Category: 在路上

Day 5-6:加里寧格勒

搭一程飛越多國領空的內陸機,從聖彼得堡飛到同屬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。這塊離開俄羅斯上千公里遠的飛地,被形容為俄羅斯核心的外圍,亦是俄國軍事勢力外圍的核心。

走在加里的街道上,感覺更像在德國小鎮,這片土地的歷史相當有趣,它在二戰時是德意志的屬地,戰後歸入蘇聯的版圖,但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、立陶苑等國家相繼獨立,令它被動地跟俄羅斯本土分割開來。 .... (read more) “Day 5-6:加里寧格勒”

...

Day 1-4: 湖區紅葉與夏宮

歐洲是最容易自遊行的地方,亦是我成為背包客的起點。當年在瑞典當交換生,用課餘(+翹課)的時間在歐洲亂跑,走馬看花的行程總有遺漏(遺憾)。

這次買到便宜機票來回赫爾辛基,就回去懷緬一下青春好了。補漏拾遺的行程是有點奇怪,先到芬蘭湖區Laapeenranta看紅葉、再到聖彼德堡參觀當年錯過的夏宮,然後飛到加里寧格勒,再沿波羅的海三國北上接回芬蘭;海陸空交通都搭齊。 .... (read more) “Day 1-4: 湖區紅葉與夏宮”

...

Day13-15: FYROM雪山

查這趟旅行的資料時,馬其頓的英文名叫FYROM,唸得我舌頭打結,原來是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的縮寫,但這個還不是它的真名。

這個國家名字由1991年立國命名為Macedonia開始,就跟隔壁的希臘吵得不可開交。原因是希臘北部跟馬其頓接壤的省份早已叫做Macedonia,希臘認為「撞名」有侵害希臘主權之嫌;馬其頓則認為,它們由1941年未獨立開始,經歷不同形式的統治都是叫XXX .... (read more) “Day13-15: FYROM雪山”

...

Day 8-12: New Born科索沃

離開夢幻世界,我們在Uzice跟美國男生M碰面,他也在東歐旅遊,在CS聯繫上了,便一起同遊這個城市。可能我們跟火車有緣,在市中心看見一家火車主題餐廳,由老舊的一截車廂改裝,有情調之餘食物也很不錯呢!

其實Uzice是個蠻漂亮的小鎮,可惜我們時間不夠,A當晚便要乘火車回Belgrade跟她的CS .... (read more) “Day 8-12: New Born科索沃”

...

Day 1-3: 塞爾維亞的新年

2017年我過了三個新年,首先在台北跨年,然後在塞爾維亞過東正教新年,回到香港再過農曆年。和最佳旅伴V排行程的過程很有趣,首先互發一張世界地圖,各自把去過的地方刪去,然後挑一些不容易找到旅伴去的地方,所以通常都選出一些冷門國度。V說想看雪,我說冬天不去海邊,於是選定塞爾維亞、科索沃和馬其頓。說是巴爾幹半島嘛,又誤以為是克羅地亞那邊的沿海城市;既然它們都曾屬於前南斯拉夫共和國,那就簡稱南斯拉夫之旅吧! .... (read more) “Day 1-3: 塞爾維亞的新年”

...

福隆逐浪&台北跨年

當你在一個地方有朋友,總是會不斷重覆前往。八月才跟台灣朋友S瘋狂半環島,十月和十二月就分別兩次去探望(打擾)外派到台北的香港朋友W。

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,又是前一晩倉卒訂下的「晚去早返」台北機票,本想去宜蘭衝浪但最後選了較近台北的福隆。又是臨時連絡上剛到台北不久的W,人家正忙著從酒店搬到新租的公寓,「不嫌亂的話,歡迎來借宿喔」,「那太好了,謝謝!」想來我還真夠老實不客氣的。 .... (read more) “福隆逐浪&台北跨年”

...

勿忘初衷

第一次住進台中的獨角獸Hostel,是2013年她們剛開業不久,那時的我認識了店主Y,兩個滿懷夢想的女生,聊著未來各自己大計,說好要在南美碰面。

結果我2015從南美回來,選定Unicorn作最後一站,Hostel辦得有聲有色,還有很多來自各國的換宿小幫手,儼如一個溫馨的大家庭。沒有出走的Y,逐夢卻很成功。 .... (read more) “勿忘初衷”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