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關1000天,踏遍香港的山頭

疫情其間加上連串小變故,我一度覺得全世界都討厭自己,躲起來拒絕所有社交,顧影自憐,連開口跟人說話都感到焦慮,卻又無比的孤獨,討厭自己的軟弱,陷進惡性循環。

在自救的過程中,其中一個目標是學習獨處,過好一個人的生活,就不會再怕孤獨。另一個目標是,做自己喜歡的事,嘗試從中獲取正能量。

討厭宅在家的我,行山,是疫情下選擇不多的其中一項戶外活動,於是逼著自己走進翠綠的林間,借大自然的力量療傷。

2022.01.22 一個人。元荃古道

好像繼那次大意外之後,第一次一個人行山。挑了容易的熱門路線開始,按自己的步伐調整速度,到中途覺得還行便修改路線提高運動量。

不像以前有伴的行山般超大壓力:邊看著地圖帶路、遇斜坡怕同伴辛苦、遇分叉路口怕走錯、走得慢擔心完成不了行程、走得快怕同伴嫌不好玩、風景漂亮怕打卡耽時間、沒風景怕大家不喜歡路線;全程擔憂著,比上班還累。

看了一本書,指出這來自對無法控制的未來的擔憂,令人忽略了「當下」。

只有和摯友V行山(旅行亦如是)不會有這情況,雙方足夠瞭解和坦白,可以專注於當下打卡有沒有拍得很瘦,在當下坐下來吃薯片有沒有很寫意,眼看對太陽即將西沉,趕緊拍N張夕陽照,天黑也不會怕,總有辦法下山。

要學會享受 「當下」,放下執著,不要老擔心別人會怎麼想自己。放過自己,該想 「我已做到這種程度的準備了,不知能發揮出多少成果」 而不是「萬一不成功怎麼辦」。

2022.03.12 我在釣。魚翁頂

這天,一個人背著露營椅,登上釣魚翁頂。朋友看了我的自拍照説我氣色變好了。我認真想了想,也許,這是成功登頂後,「面上有種顧盼自豪」的氣場。

這兩年生活過得一團糟,深陷絕情谷底。用了幾個月時間,才勉強找回了自己專屬的氣場。爬山,不用再擔心別人是否熱了累了餓了渴了,可以帶上自己的露營椅,用無限時間調角度拍出完美selfie,不用怕被別人嫌麻煩。

在人山人海的山頂,挑最有趣的角度拍「到此一遊」打卡照,不一定要為標高柱旁的合照而焦慮的排隊。可以用全部愛的力量愛自己、寵自己;邊下山邊聯絡住附近的朋友吃大餐,奬勵背著椅子到達山頂的自己。

2022.11.19 一個人。大墩山頂

過去一年,行了很多山,身體也變強健了。路線從一星水泥路進化到四星爆林;但一個人爬山,有些極限我不想超越,再提升難度怕自己失足出事連累搜救隊。然而一般的中長線山徑都幾乎踏足過,不想重複怎麼辦?

有次看見其他山友拿著鐵夾和大膠袋,邊走邊檢垃圾,當場得到了啟發。想挑戰自己,不一定要攀岩走澗飛檐走壁。一隻手套、一隻夾,即使簡單的兩小時合家歡路段也走得很充實。

2023.02.14

手機裡數十張爬山路線紀錄,見證了2022年的我用雙腳累積安多酚,從體力耐力的進步中學會了欣賞自己、肯定自己。和朋友爬山也慢慢變輕鬆,不至於捧著手機地圖壓力山大。看見掛滿樹枝的口罩,開始了爬山順道清徑的小習慣,遇上路人的讚許,我也不再害怕對話,而是用滿滿的正能量告訴大家:「你們也可以輕易出一分力。」

山徑如同人生,一個人出發,中途遇上各種山友同行,目的地不一自然分道揚鑣。不抱怨合不來的同伴,不後悔走錯的分岔路;有伴時分享美景,獨行時更細心欣賞風光。甜酸苦辣、崎嶇平坦,只要是為自己挑選的行程,就享受著好好走下去吧!

P.S.: 現在除了行山清徑,還定期參與淨灘活動,不去還不知道香港的海灘髒得嚇死人,尤其那些在離島/偏遠地區的灘,甚麼「隱世」打卡位,一但成名,垃圾便隨之而至。淨灘是鍛鍊耐性的好方法,因為蹲在一個草叢或石堆上可以撿廿分鐘都完成不了方圓一米,一行十幾人辛苦兩三小時清出來近百公斤的垃圾,卻還有更多的沒清理完。慶幸找到了一個自己真心喜歡,合運動、環保、意志訓練、適量社交為一體的活動。

Add a Comment